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玉塘街道田寮社區光僑路科瑞智造產業園
很多人印象中,學校、學歷、專業是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影響因素。
但上世紀90年代,公派留學歸來的博士,也會面臨就業難的問題,這不得不讓人意外。
科瑞技術創始人劉少明,就曾遭遇這樣的意外。
- 1 -
傳奇經歷
劉少明的經歷堪稱傳奇。
小時候,劉少明跟著母親,從南昌到江西宜春農村“插隊”。因為父親還在蹲“牛棚”,母親身體不好,兩個妹妹還小,11歲的劉少明什么都得干,甚至常常獨自上山砍柴。
1973年,母親被調到位于新建縣的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(現為江西農業大學)當老師,劉少明也就相當于回城了,并在大學的附屬中學讀完高中。
1975年高中畢業后,按當時的政策,劉少明可以留城,但沒有正式工作。剛開始讓他去菜市場賣菜,但寧愿出力的劉少明,選擇去學校附屬的工廠當臨時工。
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翻砂。當時做的鑄件,內部滿是黑砂,需要靠人工把鑄件里的砂子捅出來,一天下來,鼻子里都是灰。”劉少明回憶說,“當時我還想過,這種又臟又累的工作,能不能交給機器?后來從事自動化事業,也和這段經歷有關?!?br style="margin:0px;padding:0px;max-width:100%;box-sizing:border-box !important;overflow-wrap:break-word !important;" />
不過當時因為干活踏實,劉少明很快就被“提拔”成了搬運工,搬水泥,搬鋼材。因為工作認真,后來他又被調去當車工。
“車工算是有技術含量了,誰知道只干了3個月,趕上1978年恢復高考,命運就這樣被改變了?!?/span>
劉少明順利考上大學,被哈爾濱工業大學提前錄取。一起被哈工大錄取的7人里,還有現任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。
大四考研時,英語“超常發揮”的劉少明命運再次發生改變——意外獲得珍貴的公派瑞士留學名額。而當時班里的留學名額只有2個。
- 2 -
緣起Colibri
1983年,劉少明在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微技術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。
研究所負責人、劉少明的博士導師Burckhardt教授,上世紀80年代初曾訪問過中國,受中國人用筷子吃飯的啟發,他萌生了做兩指機器人的想法。這時候,他就把這個想法交給了劉少明。
1984年初,劉少明做出兩個具有并聯自由度結構的機器人幾何模型,一個兩指的,一個三指的。當時同事Clavel教授看到劉少明的三指機器人模型后,萌生了新想法,于是有了如今廣泛用于食品和包裝領域的Delta機器人。
劉少明的雙指機器人采用了并聯結構,尺寸很小且動作很快,可以做彈琴、取放和搬運小物料之類的動作,后來,劉少明又把兩指運動用一個機械裝置組合起來,成為擁有6個自由度的小機器人。
同事們為這個機器人取名為“Colibri”,這是法語中的“蜂鳥”。蜂鳥作為世界上最小的鳥,翅膀振動頻率達到每秒50次以上,舔食花蜜時舌頭伸縮的頻率達到每秒20次,其精巧懸停和精準定位,非常好的體現了這臺機器人小巧、靈活、精密、高速的特點。
“Colibri”一時成了明星,多次在瑞士洛桑、德國慕尼黑展出,上過電視,還在1989年瑞士科學&信息“SEYMOURCRAY”競賽中得過獎。不少學生就是看到它以后,選擇報考微技術專業,讓微技術所逐漸擴大成了系。
“其實很多創新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做出來的。像中國人發明的筷子,讓我的導師產生做雙指機器人的想法,我后來又產生了做三指機器人的想法,Clavel教授又創新出實用的具有4自由度并聯結構的Delta機器人。之后,世界其它地方的公司或研究所又在Delta基礎上,創新出不同自由度和結構的Delta機器人。
“更重要的是,那時候我開始認真思考,如何用自動化技術改變工業制造?!眲⑸倜髡f,“雖然當時做學術研究的出發點是幾何結構創新,但因為瑞士鐘表業發達,所以我當時就在考慮,如何能用微技術,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精密自動化技術,來提升制造效率?!?br style="margin:0px;padding:0px;max-width:100%;box-sizing:border-box !important;overflow-wrap:break-word !important;" />
- 3 -
博士求職
1990年博士畢業,在學校當了半年助教后,劉少明開始找工作,但沒想到竟然會被瑞士聯邦警察局以有移民傾向為由,拒簽工作簽證。
輾轉一年多以后,深圳“人才智力引進辦”到瑞士招聘,激發了劉少明回國工作的想法。
“我忽然想明白,自動化技術不一定要在工業水平較高的地方才能發揮作用,國內工業正在快速發展,應該更需要自動化技術?!?/span>
1992年,35歲的劉少明來到深圳,選擇了位于深圳羅湖區的特力集團下屬天特數控設備公司。這是特力集團和航天部共同投資的公司,劉少明入職成為一名軟件開發工程師。
不曾想,3年后,由于效益不好,天特數控設備公司解散,劉少明被調到特力總部,從事項目調研、可行性分析工作。但一年后,特力集團實施人員分流,劉少明第一批被分流。
1996年,博士畢業6年后,劉少明在哈工大校友推薦下加入一家主營硬盤磁頭裝配的公司,39歲的他終于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。
雖然就業過程幾經波折,但劉少明認為自己還是很幸運的。
“世事難料,但是我相信,作為個人,只有踏踏實實做事,幸運才會光顧?!眲⑸倜髡f,“在瑞士找工作時,覺得運氣不好,可現在回過頭看,其實是運氣太好了。當時的同學雖然人在瑞士、美國、加拿大,但大都轉行了,有的還失業了。而我不但能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,而且還做出了一定成績,比他們要好得太多。”
幾經輾轉終于找到穩定工作的劉少明,怎樣才能發揮專業特長?
請持續關注官網,留意本周五(7月2日)第3期推文:
《鑿出自動化的曙光,積攢科瑞夢的力量|科瑞技術20年(3/10)》